[[abstract]]儒家與道家作為中國哲思主脈,共同啟導著歷代文人的價值關懷及生命實踐。儒、道之交融原本無礙。然自西學引進後,儒、道之義理內涵一方面獲得更加嚴謹清晰地闡述探討,但同時也衍生諸多因哲理分析而來的論辯,乃至如何定位、會通之可能等相關問題。今筆者不揣淺陋,反思現代「哲理建構」的學術要求與「經典詮釋」傳統之關係,並試以素來有合會融通儒道二家之評的《東坡易傳》為例,期借東坡《易》解之內容及解《易》方式,勘得「儒道會通」之啟示及相關研究之可能進路。[[abstract]]Confucianism and Taoism, as the main lines of Chinese philosophical thought, have jointly guided the value concern and life practice of literati of all dynasties. The fusion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was originally without hindrance. However,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learning, on the one hand, the meaning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has been more rigorously and clearly discussed, but at the same time, many debates have arisen from philosophical analysis, and even related issues such as how to l...
纬书是相对经书而言的,因此,纬书中有很多内容是阐发和解释经书的.<易纬>是纬书的一种,对<周易>经传阐发和解释也是<易纬>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内容阐发上,其对<...
[[abstract]]本文擬以探討李退溪與李栗谷的「人心道心」之說與朱子所理解的「人心道心」之差異。退溪認為道心人心之概念可以與「四端七情」進行類比,而栗谷則是重新詮釋了人心道心之思想,提出了「人心...
[[abstract]]宋儒解說《詩經》之思維方式與論理呈現,與當時流行的理學思潮有密切的關連。本文以輔廣《詩童子問》與楊簡《慈湖詩傳》為研究對象,對南宋理學派別下的《詩經》學異同進行考察,藉以了解《...
[[abstract]]儒家心學對於易理的探討自始便相當熱衷,從陸象山開始,每一位心學家皆感興趣於探討《周易》的義理,「心即易,易即心」、「心為易之原」是他們的共同宗旨。但大部分探討的內容均集中在卦爻...
[[abstract]]成書於明代的神魔小說《封演義》 ,其內容係兼採前話本《武王伐紂平話》及當時民間流傳的各種商周戰爭故事,並加上作者豐富想像力而成。全書以「天命」角度敘寫武王伐紂、太公封神之事,但...
乾嘉考据学派的解经方法论以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为代表。借助哲学诠释学和现代语言学理论,可以揭示出《论学书》诠经纲领严密的结构和广阔的理论适应性。戴震清醒地意识到经书传达道这一逻辑预设,将经书作为平息...
[[abstract]]〈太一生水〉作為佚文的特殊處在於它是一篇可類比為宇宙論的出土文獻。此文獻的天道思想因為「太一」概念而引起古代天文與數術思想的討論,並對「太一生水」的生成過程有所詮釋。本文首先省...
孔子贊《易》,作《十翼》,自《史》《漢》以來,學者習承其說。下逮北宋,始有疑其說之不足恃者;嗣後紹述,代不乏人。民初疑古學風盛興,疑者益眾;然篤信舊說者亦未滅跡。近年大陸地下考古發掘山土文物,其盛邁逾...
[[abstract]] 居住一直是人類安身立命的最基本需求,而烹煮食物的爐灶則是延續生命活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清代典籍《陽宅撮要》搖鞭賦與《八宅明鏡》都非常重視灶位的坐向,本研究將搖鞭賦的房屋坐...
[[abstract]]「會通儒道」是魏晉玄學的主要論題,士人在儒道關係的思索討論過程中,企圖建立一個調和儒道的理想社會。而道教對於這個議題,一方面本有「治身」與「治國」合一的淵源,道教吸收儒家的道德...
[[abstract]] 古今哲人對生命的意義有諸多的反省與思考,向世人指點迷津。莊子的寓言故事啓示與提醒,提供世人在困惑與挫敗中明智的指引,亦是身處順境時極佳的警惕。莊子思想具有治療學的特質與意義...
[[abstract]]本文是接續筆者〈《左傳.隱公》所述「禮」之倫理思想〉的研究,進一步論述〈桓公〉、〈莊公〉與〈閔公〉這部分傳文所述「禮」之思想。分析方法則經由荀子哲學所涵之禮思想,對比與理解《左...
[[abstract]]清末以來,「儒學與宗教的關係」之討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又成為學術界爭論的主題,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的傾向,因為始終沒有定論。在這沒有定論的討論中,慢慢的大家有些微的共識──儒學不...
[[abstract]]本文嘗試立基于天台圓頓教觀之理解與詮釋,更進一步省思生活中具體實踐天台教觀之可能途徑為何?所可能達至之效能如何?本文論述之方式與進路,由生活的中道實踐之義理依據切入,綜述天台圓...
刘咸炘先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英年早逝的天才学者。虽然得年仅三十六,但是其所著《推十书》涉及校雠学、史学、经学、诸子学、文学、道学等诸多领域。笔者选择刘咸炘的道家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
纬书是相对经书而言的,因此,纬书中有很多内容是阐发和解释经书的.<易纬>是纬书的一种,对<周易>经传阐发和解释也是<易纬>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内容阐发上,其对<...
[[abstract]]本文擬以探討李退溪與李栗谷的「人心道心」之說與朱子所理解的「人心道心」之差異。退溪認為道心人心之概念可以與「四端七情」進行類比,而栗谷則是重新詮釋了人心道心之思想,提出了「人心...
[[abstract]]宋儒解說《詩經》之思維方式與論理呈現,與當時流行的理學思潮有密切的關連。本文以輔廣《詩童子問》與楊簡《慈湖詩傳》為研究對象,對南宋理學派別下的《詩經》學異同進行考察,藉以了解《...
[[abstract]]儒家心學對於易理的探討自始便相當熱衷,從陸象山開始,每一位心學家皆感興趣於探討《周易》的義理,「心即易,易即心」、「心為易之原」是他們的共同宗旨。但大部分探討的內容均集中在卦爻...
[[abstract]]成書於明代的神魔小說《封演義》 ,其內容係兼採前話本《武王伐紂平話》及當時民間流傳的各種商周戰爭故事,並加上作者豐富想像力而成。全書以「天命」角度敘寫武王伐紂、太公封神之事,但...
乾嘉考据学派的解经方法论以戴震《与是仲明论学书》为代表。借助哲学诠释学和现代语言学理论,可以揭示出《论学书》诠经纲领严密的结构和广阔的理论适应性。戴震清醒地意识到经书传达道这一逻辑预设,将经书作为平息...
[[abstract]]〈太一生水〉作為佚文的特殊處在於它是一篇可類比為宇宙論的出土文獻。此文獻的天道思想因為「太一」概念而引起古代天文與數術思想的討論,並對「太一生水」的生成過程有所詮釋。本文首先省...
孔子贊《易》,作《十翼》,自《史》《漢》以來,學者習承其說。下逮北宋,始有疑其說之不足恃者;嗣後紹述,代不乏人。民初疑古學風盛興,疑者益眾;然篤信舊說者亦未滅跡。近年大陸地下考古發掘山土文物,其盛邁逾...
[[abstract]] 居住一直是人類安身立命的最基本需求,而烹煮食物的爐灶則是延續生命活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清代典籍《陽宅撮要》搖鞭賦與《八宅明鏡》都非常重視灶位的坐向,本研究將搖鞭賦的房屋坐...
[[abstract]]「會通儒道」是魏晉玄學的主要論題,士人在儒道關係的思索討論過程中,企圖建立一個調和儒道的理想社會。而道教對於這個議題,一方面本有「治身」與「治國」合一的淵源,道教吸收儒家的道德...
[[abstract]] 古今哲人對生命的意義有諸多的反省與思考,向世人指點迷津。莊子的寓言故事啓示與提醒,提供世人在困惑與挫敗中明智的指引,亦是身處順境時極佳的警惕。莊子思想具有治療學的特質與意義...
[[abstract]]本文是接續筆者〈《左傳.隱公》所述「禮」之倫理思想〉的研究,進一步論述〈桓公〉、〈莊公〉與〈閔公〉這部分傳文所述「禮」之思想。分析方法則經由荀子哲學所涵之禮思想,對比與理解《左...
[[abstract]]清末以來,「儒學與宗教的關係」之討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又成為學術界爭論的主題,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的傾向,因為始終沒有定論。在這沒有定論的討論中,慢慢的大家有些微的共識──儒學不...
[[abstract]]本文嘗試立基于天台圓頓教觀之理解與詮釋,更進一步省思生活中具體實踐天台教觀之可能途徑為何?所可能達至之效能如何?本文論述之方式與進路,由生活的中道實踐之義理依據切入,綜述天台圓...
刘咸炘先生是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英年早逝的天才学者。虽然得年仅三十六,但是其所著《推十书》涉及校雠学、史学、经学、诸子学、文学、道学等诸多领域。笔者选择刘咸炘的道家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的考...
纬书是相对经书而言的,因此,纬书中有很多内容是阐发和解释经书的.<易纬>是纬书的一种,对<周易>经传阐发和解释也是<易纬>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内容阐发上,其对<...
[[abstract]]本文擬以探討李退溪與李栗谷的「人心道心」之說與朱子所理解的「人心道心」之差異。退溪認為道心人心之概念可以與「四端七情」進行類比,而栗谷則是重新詮釋了人心道心之思想,提出了「人心...
[[abstract]]宋儒解說《詩經》之思維方式與論理呈現,與當時流行的理學思潮有密切的關連。本文以輔廣《詩童子問》與楊簡《慈湖詩傳》為研究對象,對南宋理學派別下的《詩經》學異同進行考察,藉以了解《...